醫(yī)院污水處理一體化系統(tǒng)
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該工藝不具有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huán)境條件嚴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fā)酵階段,將系統(tǒng)控制在缺氧狀態(tài)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其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chǎn)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fā)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xiàn)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水解酸化過程能將廢水中的非溶解態(tài)有機物截留并逐步轉變?yōu)槿芙鈶B(tài)有機物,一些難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等,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續(xù)好氧生物處理。
⑴ 水解池的啟動通過調整水力停留時間利用水解、產(chǎn)酸與甲烷菌生長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動造成甲烷菌在反應器中難于繁殖的條件。省去了氣體回收部分。

⑵具有較好的抗有機負荷沖擊能力。
⑶水解過程可改變污水中有機物形態(tài)及性質有利于后續(xù)好氧處理。水解、產(chǎn)酸階段的產(chǎn)物主要為小分子的有機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變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減少反應時間和處理的能耗。
⑷對固體有機物的降解可減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樣。工藝僅產(chǎn)生很少的難厭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實現(xiàn)污水、污泥同時處理,不需要經(jīng)常加熱的中溫消化池。
⑸池子不需要密閉,不需要攪拌器,不需要水、氣、固三相分離器,降低了造價和便于維護。
⑹由于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完成前,出水無厭氧發(fā)酵的不良氣味。
調試工作前的先決條件
調試前的先決條件包括全部機械設備和儀表在調試工作進行之前已經(jīng)進行初步調試,并確認可投入使用;所有的構筑物和工藝管道均已經(jīng)清理完畢;各構筑物均已經(jīng)進行閉水試驗,經(jīng)過監(jiān)理方和各方同意驗收;各構筑物經(jīng)過初期的清水試驗,確認構筑物能滿足設計要求。
②確定調試過程中需要培育的菌種
通過對以往污水處理的經(jīng)驗,活性污泥法主要菌種為細菌和有關的微生物,培育菌種的菌源采用活性污泥或者采用化糞池污泥,或者直接使用人類糞便污水作為菌源;加入的菌源要求不存在對微生物有害作用的重金屬物質。
③初步向池內投加污水
首先向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污水,加入的污水要求有適當?shù)挠袡C物濃度,它們是微生物的食源,如果營養(yǎng)不夠,就要加入無機鹽(氨鹽,氮鹽)補充營養(yǎng)。

④投加菌種污泥
在污水進入池內后加入含有菌種的人類糞便污水,觀察污水的水質情況,直到污水中出現(xiàn)絮狀物質,證明污泥有了活性,等待微生物的靜態(tài)生長,然后加大污水的加入量。
⑤進一步加大污水的加入量
在上次加入污水量的基礎上,加大污水的投加量,重復上面的步驟。在進行調試的過程中,要求隨時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對出現(xiàn)的問題隨時處理,否則將對微生物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⑥加大污水量達到設計要求
由于通過前期的培育,池中有了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將污水加至設計水位,重復上面的曝氣步驟,直到達到想要的結果,查看池中水質分布情況和填料上膜的生長情況,針對性進行下部工作。
⑦馴化
在達到設計要求后,池中的微生物還不能達到立即進行連續(xù)處理的能力,要求進水維持一段時間的間歇運行,直到水中有了大量的微生物和掛膜已經(jīng)達到一定厚度,完成菌種的馴化,才可以連續(xù)進水,連續(xù)曝氣,不間斷的運行。
小型污水處理裝置是以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為核心技術的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設備,它可以埋入地下,省掉地面建筑zheng府規(guī)劃審批、設計建造、保溫等復雜環(huán)節(jié)。同時,具有出水水質好,運行穩(wěn)定,管理簡便,噪音低等特點。組合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它適用于賓館、飯店、醫(yī)院、住宅小區(qū)、新農村改造、辦公樓、商場、療養(yǎng)院、學校等場所產(chǎn)生的生活污水處理,同時適用于食品、造紙、釀造、屠宰等有機污水的處理。
醫(yī)院污水處理一體化系統(tǒng)設備工藝說明
組合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主要是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yè)有機污水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采用目前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
該設備共有五部分組成:
1.水解酸化池
2.二級接觸氧化池
3.沉淀池
4.污泥好氧消化池
5.中間水(消毒)池
工藝流程說明
1.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工藝目的就是為后面的好氧生化處理作預處理。廢水在水解池中的停留有厭氧發(fā)酵作用,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對提高后續(xù)生化反應速率、縮短生化反應時間、減少能耗和降低運行費用。
2.接觸氧化池水解酸化池的水自流至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氧化池分為2級,原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凈化,好氧菌以填料為載體,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類,從而達到凈化目的。好氧菌的生存,必須有足夠的氧氣,即污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以達到生化處理的目的。好氧池空氣由風機提供,池內采用新型組合生物填料,該填料表面積比大、使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池底采用旋混式曝氣器,使溶解氧的轉移率高,同時有重量輕、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3.沉淀池污水經(jīng)過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后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以進一步沉淀去除脫落的生物膜和部份有機及無機小顆粒,沉淀池是根據(jù)重力作用的原理,當含有懸浮物的污水從下往上流動時,由重力作用,將物質沉淀下來。經(jīng)過沉淀池沉淀后的出水更清澈透明。下部設錐形沉淀區(qū)和污泥提升裝置,沉淀污泥氣提式提升至污泥好氧消化池。
4.污泥好氧消化池沉淀池所排放剩余污泥在污泥好氧消化池中進行好氧消化穩(wěn)定處理,以減少污泥的體積和提高污泥的穩(wěn)定性。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量較少,清理時可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到污泥池底部進行抽吸后外運即可(半年清理一次)。
5.消毒池與消毒裝置目前,消毒方式很多,如ye氯法、臭氧法、次氯酸鈉法二氧化氯法等。雖然次氯酸鈉法具有投配方便、價格低廉、可靠性高等優(yōu)點,但是會與水中某些有機物結合生成有致癌作用的有機鹵化物。
二氧化氯是*的廣譜、*、安全的消毒殺菌劑,其安全性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第四代AI級消毒產(chǎn)品,殺毒能力是次氯酸鈉的2.6倍,遠遠高于其它氯系列消毒產(chǎn)品。(消毒裝置根據(jù)用戶需要另行配套)設備結構與特點組合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因為埋地設置,維修與保養(yǎng)較為困難,因此在設計中該設備就考慮了它的免維護性,整個設備結構合理可靠,同時也考慮到即使發(fā)生一些故障,也可通過設備的各檢查孔進入設備內。組合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所有設施均設置在若干個箱體內,主體設備材質為碳鋼結構,均作深度防腐。內外表面采用機械除銹處理后,采用環(huán)氧瀝青漆做多層防腐,使用壽命一般可達15年以上。
A/O工藝
20世紀60年代,Ludzack和Ettinger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藝,即Ludzack-Ettinger脫氮工藝,將反硝化段設置在系統(tǒng)的前端,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解決了碳源不足的問題。但好氧池的硝酸氮也會被攜帶至沉淀池,影響沉淀池水質。20世紀70年代,Barnard又提出改良型Ludzack-Ettinger脫氮工藝,即廣泛應用的A/O工藝。A/O工藝中,好氧池的混合液和沉淀后的污泥同時回流到缺氧池,這樣,回流液中的大量硝酸鹽回流到缺氧池后,反硝化菌以原廢水中的有機碳為碳源,不需要外加碳源,使反硝化脫氮得以充分進行。
A/O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常規(guī)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的基礎上,為了除磷或脫氮,將厭氧狀態(tài)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即在生化反應池中隔開一段作為厭氧段,其他部分仍然保留好氧狀態(tài);或使生化反應池反復周期性的實現(xiàn)厭氧、好氧狀態(tài)。A/O法有以脫氮為主的缺氧/好氧(A1/O)工藝和以除磷為主的厭氧/好氧(A2/O)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