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huán)保在線 廢氣處理】一如去年,2016年年底,京津冀治霾再度遭遇糟糕的結尾。入冬以來,全國很多地方再次受到霧霾天氣困擾。不少人疑惑,經過這些年的治理,空氣究竟有改善嗎?要如何才能徹底根除霧霾病癥,換來藍天白云好空氣?
“某教授到北京參加霧霾經濟學研討會,結果因為霧霾,飛機無法降落北京機場,飛回去了。”近日,一則與霧霾有關的段子在社交網絡流傳,引發(fā)熱議。日前,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郭峰表示,上述“段子”內容就是他幾天前的真實經歷。
郭峰表示,他當天原本要報告的內容是一項對霧霾天氣下人們網絡搜索行為的研究。“簡單說結論就是霧霾天大家更多指責政府沒有治理好霧霾,而沒有對自己進行任何反思,像汽車尾氣,也是空氣污染物的來源之一。”他還表示,近幾年我國霧霾其實在減少,但是大家環(huán)保意識上升更快,因此抱怨聲變得更多。
2011年PM2.5進入公眾視野后,大氣污染治理已持續(xù)5年,但大范圍的霧霾天依然難以避免。
“大氣十條”中期評估結果顯示,2015年與2013年相比,京津冀13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27.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平均濃度分別下降44.9%、9.8%。“這些數據表明, 大氣十條 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方向是對的。”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說,“我們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各項措施落實,不能因為重污染天氣有所反復就懷疑政策措施甚至治污停滯不前。”
其實,分析霧霾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能源結構的缺陷。在中國,能源消耗的75%是燃煤,天然氣只有5%,我們的燃煤消費是消費的50%。而在美國,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約30%-60%。改變這種失衡的能源結構,是真正走出霧霾的希望所在。
對此,環(huán)保專家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治霾建議,比如,脫硫脫硝、提高油品質量、強化對尾氣排放,以及對其他工業(yè)粉塵和建設粉塵的控制。經過測算,如果這些末端措施都做到位,我國單位經濟活動量的排放強度降低70%以上。然而,僅靠末端治理是難以對霧霾進行有效控制的,必須要通過經濟和金融的手段,對霧霾形成長效機制的治理,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中國管理哲學奠基人、C理論創(chuàng)立者、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表示,在工業(yè)化基礎我們面臨環(huán)境的危機,面對霧霾問題能不能徹底去處理,能不能犧牲短期的利益,來成就長遠的一個健康發(fā)展,成中英表示,“這需要一個道義上的決策,不能完全從利益方面考慮,從利益方面來考慮會造成很多問題。”
由此可見,要根治霧霾,就得因病施藥:杜絕短期思維,按長遠規(guī)劃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全國一盤棋,統(tǒng)籌綜合規(guī)劃,改私有化路線為公有化路線,讓集中區(qū)的煙囪不冒煙,廢水經過處理能澆山林,大面積停止本來就太過剩了的房地產,把原工業(yè)園的污染企業(yè)遷到人跡罕至的重工業(yè)集中區(qū)去,盤活和使用空置工業(yè)園區(qū)和空置的商城寫字樓,大力推廣南街村式的新型集體農業(yè)……
中國環(huán)保在線認為,治理霧霾,綠色發(fā)展是關鍵。除了各級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痛下決心,真心實意在更高層次抓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外,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而不懈奮斗。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金融報/張平、新京報/于平、城市快報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huán)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huán)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huán)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