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的豬籠草可謂自然界的甜蜜陷阱,在它們甜美的汁液和其他美味的引誘下,昆蟲在劫難逃。但是,一旦有昆蟲到訪,豬籠草就面臨著如何確保獵物不會逃脫的問題。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南美洲的豬籠草物種中發(fā)現一種精巧的誘捕機理,或者說有兩個。新的研究顯示,太陽瓶子草的管頸被細小的、有導向的毛茸茸的表皮所覆蓋,獵物一旦陷入,很難再爬上來。這些茸毛同時有助于在豬籠草內壁制造一個濕滑的薄層,這使得獵物要抓牢這個表面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樣,獵物就會陷入豬籠草存有一汪水的底部。
來自維多利亞加拿大公立*大學的Jonathan Moran說:“其他的食肉植物也會采取奇特的方式捕捉獵物。但是新的研究報告將這些行為特征描述得非常復雜。這些方法也許不是zui令人驚訝的,但確實看起來非常有效果。”
文章*作者、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Ulrike Bauer說:“在野外研究這種豬籠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陽瓶子草生長在委內瑞拉東南部高原的野外環(huán)境中,這一地區(qū)被稱為“遺失的世界”。為了進入這一地區(qū),科學家需要一架直升飛機,同時要拿到委內瑞拉政府的許可證才行。因此,除了它們大量吃掉螞蟻,沒有人知道太陽瓶子草究竟如何捕食。所以Bauer和他的同事只能通過倫敦*植物園的植物標本來探尋答案。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太陽瓶子草的觀察,科學家發(fā)現豬籠草的管頸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超過10萬根細小的茸毛,這些茸毛都指向下方。
他們獲批以一種弓背蟻屬的亞洲螞蟻做實驗。當螞蟻漫步到干燥的豬籠草上時,只有29%會跌落到深淵中。大膽的螞蟻冒險走到接近底部的長茸毛處時,更容易跌落,具體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結果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當把這種螞蟻放在潮濕的豬籠草上時,88%的螞蟻會跌入滑坡。
為了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科學家找來了另一種織葉蟻屬的亞洲螞蟻,并給它們帶上測量器??茖W家還去除了一組螞蟻的膠腳墊——它能夠幫助螞蟻抓牢光滑表面。將兩組螞蟻放在豬籠草的內壁上,然后拉伸螞蟻腳下的豬籠草。
這個實驗重現了螞蟻落入豬籠草的軌跡,被去掉膠腳墊的螞蟻甚至不能抓牢干燥的表面。與此相比,另一組螞蟻不能逃脫濕滑的豬籠草內壁,但是能夠抓牢干燥的豬籠草內壁??茖W家12月18日在《*學會學報B卷》發(fā)表研究報告稱,濕滑的表面是為了防止螞蟻的膠腳墊發(fā)揮功能。同時,螞蟻不能夠利用它們的爪子——第二件抓牢工具——來解救自己,因為所有的茸毛都是指向下方的。
Bauer說:“有些亞洲的豬籠草也是用這種方式捕食的。因為亞洲和南美洲的豬籠草是非常接近的。”科學家注意到,北美洲一種豬籠草的內壁和太陽瓶子草茸毛非常相似,那么或許它們也通過相同的方式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