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們發(fā)現了小鼠星形膠質細胞胞內體中pH值的改變對阿茲海默癥的發(fā)生的影響。
形膠質細胞能夠清除神經元間隙中的beta-淀粉樣蛋白。幾十年來的研究表明這一機制的紊亂會導致淀粉樣多肽在神經元之間的積累,從而導致淀粉樣斑塊的出現以及神經細胞的退化。以上現象終導致阿茲海默癥的發(fā)生。

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是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特定血液癌癥的藥物,此前并沒有在阿茲海默癥患者群體中進行嘗試。研究者們認為抑制劑難以通過血腦屏障,因此難以治療神經性的紊亂。
即使如此,研究者們認為還需要更多的試驗揭示淀粉樣多肽累積與阿茲海默癥累積之間的過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癥疾病的藥物出現。
早在20年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發(fā)現阿茲海默癥患者大腦星形膠質細胞胞內體中pH值的異?,F象,而且pH值的變化會影響胞內體運輸貨物的效率與方向。
在這一研究中,作者發(fā)現患者大腦中表達量低的基因中有相當一部分與離子的運動有關。其中一種叫做NHE6的基因控制著內質網的離子平衡,而該基因在患者群體中存在表達量下調的特征。之后,作者阿茲海默癥小鼠腦細胞中胞內體的酸堿度明顯低于正常對照(5.37 vs 6.21)。
之后,通過去乙?;敢种苿┨岣逳HE6基因的表達,作者發(fā)現小鼠的癥狀得到了部分緩解。這些結果為阿茲海默癥的治療提供的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