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見的樣品前處理方法有液相萃取(LPE)、固相萃取(SPE)、液固萃取(L-SPE)、超臨界萃取(SFE)等。SPE的萃取劑為固體,作為樣品前處理的一個常用方法,其在金屬離子的預富集中應用廣泛。SPE具有易于再生和分析頻率高的優(yōu)點,對于吸附能力強的吸附劑(如碳納米管(CNTs))有較高的預富集因數。但是,傳統(tǒng)的SPE方法需要多個萃取和清洗步驟,因此存在煩瑣、耗時、稀釋比例高等缺點。另外,當從蛋白溶劑(如血液、血漿、血清)中提取金屬離子時,樣品中大量的蛋白質會保留在吸附劑表面,阻礙吸附劑的結合位點,導致結果的不精確和不準確。近年來,在傳統(tǒng)SPE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微固相萃取(μ-SPE)、分散-微固相萃取(D-μSPE)、固相微萃取(SPME)等方法。開發(fā)能夠高效、快速富集分離的固相萃取新材料及前處理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固相萃取過程中流速的快慢也是影響重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樣、淋洗、洗脫過程中適當降低流速,通常而言,流速低于5mL/min時結果較為穩(wěn)定,有些實驗可能需要更慢的流速。當然,操作者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到結果的重現性。
例如,通常上樣前需要活化固相萃取柱,上樣過程中不能讓填料干涸,濃縮過程不能有損失,復溶的時候需要充分溶解等等,這些都與操作技能息息相關。
固相萃取柱質量的優(yōu)劣、固相萃取方法是否合適、操作者操作技能的高低都可以通過加標回收實驗進行驗證。原則上加標回收率應在80%~120%之間,當然對于多組分目標物同時檢測時,這一指標可適當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