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對外公布30名屆“扎根基層工作,獻身林草事業(yè)”優(yōu)秀畢業(yè)生遴選名單,青海省都蘭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站長張彥玲、瑪可河高級工程師石長宏名列其中。
作為批優(yōu)秀畢業(yè)生,張彥玲、石長宏扎根高原林業(yè)工作20多年,他們用腳步丈量山林,用汗水澆灌樹木,用林草人不變的信念守護著青海的青山綠水。
張彥玲:守護森林安全巾幗不讓須眉
在都蘭縣的山林間,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個身體瘦小的女性,她有時在查看樹木生長情況,有時在收集樹木害蟲,她就是都蘭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站站長、高級林業(yè)工程師張彥玲。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張彥玲被分配到都蘭縣工作,一干就是22年。
長治洗滌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市場上的價格不一,使購買者產生困擾,一般說價格都會按照日處理量的不同來問設備的價格,其實小會影響到污水處理設備價位外,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它的價格:
1,污水來源水質,處理達標標準,什么樣的水質,達到什么樣的排放直接影響到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處理工藝,所以對價格的影響。
由于污水處理設備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洗滌污水在目前是經濟、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洗滌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xiàn)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不過,洗滌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fā)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洗滌污水處理工藝,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洗滌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2,日處理的污水量,日處理的污水量是決定污水處理設備設備大小的原因,要根據處理量來設計設備的大小,太大的話,會浪費材料,價高,另外設備長期污水量不達量的話,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太小,如果沒辦法負荷日處理量的話,就會造成有部分污水處理不達標,影響設備的出水達標性能。
3,材質和建設方案,設備材質有幾種,每種的優(yōu)劣不同,適用面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比如玻璃鋼和碳鋼不同,同樣的設備,材質不同價格也不同,另外設計方案不同,價格也不同。
長治洗滌污水處理設備是用來處理洗滌中的污水的設備。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科學發(fā)展觀”理念的提出和推動,各地污水處理廠相繼投入建設并運行,來自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網站的信息顯示:截止到2012年3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3198座,處理能力達到1.38億立方米/日;正在建設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項目約1300個,處理能力約2700萬立方米/日。
在657個設市城市中,已有639個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占城市總數的97.3%;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884座,形成處理能力1.15億立方米/日。全國已有1177個縣城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約占縣城總數的72.5%,較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了5個百分點;縣城及部分建制鎮(zhèn)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314座,處理能力2334萬立方米/日。
全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98.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運行負荷率達到78.68%,同比增加3.7個百分點;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COD)總量260萬噸,同比增長7.8%;平均削減COD濃度258毫克/升。
今年一季度,有453座投入運行1年以上的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沒有達到有關要求,平均運行負荷率不足60%,處理能力約為1442萬立方米/日,占總處理能力的10.4%。部分污水處理廠污染物削減效率偏低,1-3月份,有165座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平均削減COD濃度不足100毫克/升。
但是,盡管保證污水處理廠安全、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的成本較高,但掌握污水處理工藝和運行特點后,仍然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運行成本,減小運行壓力。
1997年大學畢業(yè),張彥玲被分配到諾木洪林管站工作,主要負責苗圃育苗和林區(qū)病蟲害防治。當看到諾木洪站連個轄區(qū)平面圖都沒有時,她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任務:畫出這里的平面圖。張彥玲自己購買了繪圖工具、涂料。沒有羅盤,她就用一把50米長的卷尺,在一名臨時工的幫助下用30天完成了外業(yè)調查。她又用了一周的時間繪出諾木洪林業(yè)站的平面圖,后期經核對,該圖與衛(wèi)星照片相似度達95%。
工作中,張彥玲認真鉆研林木管理、病蟲害預防等專業(yè)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樹木生長特點,大膽吸收、借鑒國內外防治技術,積極探索都蘭林木病蟲害發(fā)病規(guī)律,總結經驗,提高全站林木病蟲害預防水平。為把好病情預防第―關,她每天帶領職工親赴種苗現(xiàn)場開展檢疫檢驗工作,嚴把苗木起苗、運輸及栽植關,嚴格執(zhí)行種苗“兩證―簽”制度。張彥玲還堅持給林農講課,到林區(qū)、育苗地、枸杞林地進行現(xiàn)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