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5m³/d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5m³/d生活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簡介
在水處理技術中,吸附技術非常悠久。早在一百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活性炭進行水的凈化。但是由于活性炭價格昂貴,長期以來,主要集中在飲用水深度處理領域,典型工藝路線為“臭氧+生物活性炭”,目前已成為控制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主流技術。在家用凈水器中,活性炭柱也是標配。可以說,活性炭吸附水處理技術是*的技術。
活性炭的吸附主要靠內部的孔道。按照純粹與應用化學協(xié)會(IUPAC)的定義:孔徑小于2納米的稱為微孔,孔徑在2到50納米之間的稱為中孔,孔徑大于50納米的稱為大孔。在吸附過程中,大孔是物質傳輸?shù)耐ǖ?,中孔和微孔是吸附位點。一個合理的吸附劑需要與被吸附的污染物進行匹配,即空間位阻效應。
在工業(yè)應用中,常采用碘值來表征比表面積尤其是微孔的表面積,微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積一般為800-0m2/g。長期以來,活性炭的應用(水處理)和生產(煤化工)脫節(jié),生產單位不清楚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需求無法有效傳遞給生產,在活性炭的使用中普遍存在“萬金油”現(xiàn)象,應用需求和炭種不匹配,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附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
本工程生物處理擬采用A/O生物接觸氧化法。
采用A/O生物處理工藝是近幾年來國內外環(huán)保工作用以解決污水脫氮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具有如下特點:
利用系統(tǒng)中培養(yǎng)的硝化菌及脫氮菌,同時達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及氨氮的目的,與經(jīng)普通活性污泥法處理后再增加脫氮三級處理系統(tǒng)相比,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電耗低、占地面積少。
A/O生物處理系統(tǒng)產生的剩余污泥量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tǒng)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脫水。
A/O生物法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tǒng)相比耐沖擊負荷高,運行穩(wěn)定。
A/O生物處理系統(tǒng)因將NO2-N轉化成N2,因此不會出現(xiàn)硝化過程中產生NO2-N的積累,而1mg/ NO2-N會引起1.14mgCOD值,因此只硝化時,雖然氨氮濃度可能達標,但COD濃度卻往往超標嚴重。采用A/O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不僅能解決有機污染,而且還能解決氮和磷的污染,使氨氮的出水指標小于5mg/l。總之,經(jīng)過本工藝流程,出水的各項指標均能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工藝配套裝備
1污泥熱水解裝備
目前污泥熱水解常用的裝備為水熱反應釜,水熱反應釜大多為圓柱形罐體,內部設換熱裝置和機械攪拌裝置等。長沙市污泥處理處置工程采用污泥熱水解-厭氧消化系統(tǒng),其中熱水解的關鍵設施為污泥漿化裝備,主要包括1套污泥漿化罐、8套污泥熱水解罐(圖1(a))、1套混合及儲泥罐和2套熱交換器。各裝置規(guī)格如下:污泥漿化罐流量為20m3/h;污泥循環(huán)泵4臺,流量為20m3/h(2用2備);污泥熱水解罐直徑1.6m,高4m;熱交換器2套,電機功率為5.0kW,混合及儲泥罐電機功率為7.5+22kW。
各裝備運行示意如圖2所示,具體運行過程及參數(shù)如下。
(1)漿化裝備——污泥從料倉柱塞泵提升至漿化裝備,在漿化裝備中利用閃蒸蒸汽加熱漿化至70~80℃,然后泵送至熱水解反應罐。漿化裝備運行時為連續(xù)進料、連續(xù)出料,反應罐產生的閃蒸蒸汽通過漿化裝備內部分配管和閥門通至漿化裝備的不同部位。在漿化裝置內部,通過壓力表、安全閥、安全水封等動態(tài)調整保證漿化裝備內的壓力安全。
(2)熱水解反應罐——熱水解反應罐中利用鍋爐蒸汽加熱至130~150℃,保壓一段時間后泄壓,泄壓蒸汽進入閃蒸蒸汽罐后再進入漿化裝備預熱生泥,泄壓后反應罐內的污泥通過出漿泵排至熱交換器。熱水解反應罐一個周期為90min,分為進泥(15min)、加熱(15min)、保壓(30min)、泄壓(15min)、排泥(15min)5個過程,各反應罐可聯(lián)動工作。
2污泥厭氧消化裝備
污泥厭氧消化裝備主要包括污泥厭氧消化池(罐)主體(圖1(b))、進料系統(tǒng)、攪拌系統(tǒng)、沼氣收集裝備、沼氣凈化裝備和沼氣安全裝備。各裝備的主要特征如下。
(1)消化池(罐)——可分為常規(guī)混凝土建造設施和一體化裝備。
常規(guī)的混凝土建造設施一般由池底、池體和池頂三部分組成,池底為倒圓錐形;池體主要有圓柱形、卵形和龜甲形等幾種(圓柱形應用廣泛);池頂可分為固定蓋式和浮動蓋式兩種。整體而言,柱形消化池的反應罐直徑在6~40m之間,罐體內有一坡度為15%的錐底以及一個位于反應罐中心的排泥出口,運行時需保證罐體的污泥深度低達到7.5m,以保證反應器內物料的充分混合,部分消化池也會配置格子狀的底部來減少罐體底部的不均勻沉砂,進而減少反應器的清洗次數(shù)。相對應的,卵形污泥消化器是一種改進的池形,該形狀的池體可降低砂石和浮渣積累,缺點為基建費較高,且缺少足夠的氣體貯存空間。
設備使用前檢查及設備啟動
1、啟動設備時檢查好電路,接線控制柜線路是否正確,電壓及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該設備控制為自動控制,采用時間繼電器控制,輸出采用交流接觸器,本控制柜可同時控制潛污泵,風機,并結合工作情況實時監(jiān)測,具有自動保護功能,還配有手動,自動控制系統(tǒng)。啟動水泵時檢查水泵管路是否有滲漏及吸水,有無堵塞。
2、本設備水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潛污泵,其中水泵的控制由液位浮球閥通過檢測污水池中的液位來完成,當液位由低到高到達工作水位時啟動污水泵,液位由高到低到達低水位時,關掉工作泵(液位通過液位開關來檢測),啟動風機時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切忌反轉。
3、當調節(jié)池污水較少,液面低于水泵啟動液位時,水泵停止工作,這時,為使污水設備內生物膜的正常生長,曝氣機采用間歇啟動,啟動2小時,停止1小時自動運行。
4、風機及水泵采用自動運行控制。
5、設備控制中心在電控柜上按照設計編排工作時間一次完成。(無特殊情況下不得采用手動控制方式),手動控制通過面板上按鍵開關,由人工控制潛污泵、風機等開啟和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