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模塊6ES7340-1CH02-0AE0規(guī)格
分析PLC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時,可以將它想象成一個繼電器控制系統(tǒng)中的控制箱,其外部接線圖描述了這個控制箱的外部接線,梯形圖是這個控制箱的內部“線路圖”,梯形圖中的輸入繼電器和輸出繼電器是這個控制箱與外部世界的“接口繼電器”,這樣就可以用分析繼電器電路圖的方法來分析PLC控制系統(tǒng)。在分析時可以將梯形圖中輸入繼電器的觸點想象成對應的外部輸入器件的觸點或電路,將輸出繼電器的線圈想象成對應的外部負載的線圈。外部負載的線圈除了受梯形圖的控制外,還可能受外部觸點的控制。
圖1是某搖臂鉆床的繼電器控制電路原理圖。鉆床的主軸電機用接觸器KM1控制,搖臂的升降電機用KM2和KM3控制,立柱的松開和夾緊電機用KM4和KM5控制。圖2和圖4-16是實現(xiàn)具有相同功能的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
將繼電器電路圖轉換為功能相同的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的步驟如下:
了解和熟悉被控設備的工藝過程和機械的動作情況,根據(jù)繼電器電路圖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這樣才能做到在設計和調試控制系統(tǒng)時心中有數(shù)。
2 )確定PLC的輸入信號和輸出負載,畫出PLC的外部接線圖。
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交流接觸器和電磁閥等執(zhí)行機構用PLC的輸出繼電器來控制,它們的線圈接在PLC的輸出端。按鈕、控制開關、限位開關、接近開關等用給PLC提供控制合作和反饋信號,它們的觸點接在PLC的輸入端。繼電路圖中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的功能用PLC內部的輔助繼電器和定時器來完成,它們與PLC的輸入繼電器和輸出繼電器無關。
畫出PLC的外部接線圖后,同時也確定了PLC的各輸入信號和輸出負載對應的輸入繼電器和輸出繼電器的元件號。例如圖2中控制搖臂上升的按鈕SB3接在PLC的X0輸入端子上,該控制信號在梯形圖中對應的輸入繼電器的元件號X0。在梯形圖中,可以將X0的觸點想象為SB3的觸點。
3)確定與繼電器電路圖的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路對應的梯形圖中的輔助繼電器(M)和定時器(T)的元件號。
第2步和第3步建立了繼電器電路圖中的元件和梯形圖中的元件號之間的對應關系。為梯形圖
制出了日本*臺可編程序控制器DSC-8。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了他們的*臺可編程序控制器。我國從1974年開始研制,1977年開始工業(yè)應用。早期的可編程序控制器是為取代繼電器控制線路、存儲程序指令、完成順序控制而設計的。主要用于:1. 邏輯運算 2. 計時,計數(shù)等順序控制,均屬開關量控制。所以,通常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就不再局限于當初的邏輯運算了,功能不斷增強。因此,實際上應稱之為PC——可編程序控制器。
至80年代,隨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等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以16位和32位微處理器構成的微機化PC得到了驚人的發(fā)展。使PC在概念、設計、性能、價格以及應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不僅控制功能增強,功耗和體積減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編程和故障檢測更為靈活方便,而且隨著遠程I/O和通信網(wǎng)絡、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圖象顯示的發(fā)展,使PC向用于連續(xù)生產(chǎn)過程控制的方向發(fā)展,